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技资环境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辅以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和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

  战略背景 

  为了推动美国电子政务,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在2001年7月18日宣布成立"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该特别小组于2001年8月9日正式开始工作。它由来自46个政府机构的成员组成,由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副主任马克·福曼领导。 

  2001年10月3日,总统管理委员会(PMC)讨论并通过了该小组围绕"为取得电子政务的战略性进展应采取的重点行动"提出的建议。随后,各机构的项目小组会同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制定了电子政务计划实施框架,并将其列入2003年财年预算。

  2002年2月27日,美国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公布了美国政府新的"电子政务战略"。

  指导方针

  布什总统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理念强调:政府需要改进其运行方式一一如何开展业务,如何对待为之服务的人民。这个管理体制要遵循三大原则:

  (1)以公民为中心;

  (2)面向结果;

  (3)基于市场,积极地推动创新。

  而电子政务正是实现上述三大原则的手段,是满足公民和商界与政府实现互动的关键因素。

  战略目标

  在美国,60%以上的因特网用户访问过政府网站。但过去的美国的电子政务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限制了政府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限制了其对公民服务的能力。布什政府决定把美国的电子政务从"以信息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公民为中心"。

  此次战略改造的目标有三个:

  (1)方便公民与联邦政府实现互动;

  (2)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改善其绩效;

  (3)改善政府对公民的反馈能力。

  实现电子政务的障碍

  "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通过广泛调研,认为目前阻碍美国联邦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政务的障碍有:

  1.绩效评估

  各机构一般都是按照信息技术系统为机构本身的流程和需求服务的好坏来评估电子政务系统,而不是根据为公民服务的好坏来评估该系统。它们往往根据正常工作的时间或服务时间来加以评估,而不是根据它们所服务的机构内部和外部的绩效来评估。

  2.技术应用目的

  20世纪90年代,联邦政府机构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使现有的工作流程自动化,而不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行政绩效;为了解决内部业务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改善与其他机构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因此,公民往往要向各机构多次重复申报个人信息,各机构之间也无法很好地共享这些信息。

  3.抗拒变化的心理

  美国政府各部门在制定预算时并没有考虑跨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而且官僚主义作风和害怕重组的心理使人们对整合业务和数个机构共享系统应用抱着抗拒态度。抗拒变化的态度是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联邦政府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障碍,也是电子政务的最大障碍之一。

  合理化建议

  "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对克服上述障碍提出了如下建议:

  1.通过"电子认证"(e-Authentication)计划,建立互相信任,以支持广泛地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使用电子互动。这就需要提供一种"身份标识"的通用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需要解决认证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电子签名等问题。

  2.实施电子政务体系结构项目。

  (1)开发一种体系结构,以期为每一个现行的电子政务计划建立"联邦政府机构体系结构"(FederalEnterpriseArchitecture),同时建立一组标准化的核心技术模块以推动解决方案的实施;

  (2)收集和分析整个联邦政府的业务和数据体系结构的有关信息,以便确定新的电子政务计划,剔除重复建设项目。

  "机构体系结构"是描述一个机构如何利用人力、业务流程、数据和技术来完成其任务。由于电子政务项目将会对机构的工作方式和技术应用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照"机构体系结构"来评测电子政务项目。这项评测应用了"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委员会"(FCIOC)提供的方法,利用"机构体系结构"来建立一条"通过在高效信息技术环境中优化其核心业务流程的方法来完成一个机构使命的路径"。"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首先通过创建一个联邦政府业务体系结构的清晰框架来开始进行评测。这个框架详细描述了联邦政府与公民互动的过程、政府履行的各种功能与各类业务以及关键的业务流程。"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认为,电子政务的关键是建立"联邦政府机构体系结构",让公民以简便的方式获得服务,这样才能通过电子政务来改变公民与政府的互动方式。

  电子政务的分类

  美国的电子政务按用户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它们根据不同用户提出了不同的目标:

  1.政府一—公民:简称G2C,其主要目的是建成一站式在线服务,并引入现代关系管理工具以改善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公民能得到高质量的政府服务;

  2.政府一—商界:简称G2B,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大量削减数据收集的冗余度减轻商界的负担,对商界提供顺畅的一站式支持服务,使用XML(电子商务语言)与商界建立数字化通信系统;

  3.政府机构之间:简称G2G,其主要目的是整合和共享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的数据,以改善对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关键的政府行为(如救灾行动等)提供更好的综合服务。与此同时,要改善拨款管理能力。该项目还支持"垂直"整合政府业务的需要(如国土安全方面的需要);

  4.政府内部:简称IEE(内部效率和效能),其主要目的是借鉴产业界的先进经验(如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和知识管理),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技术减少政府支出,改善联邦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使各机构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改进绩效,消除工作拖沓现象,改善雇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这些项目计划的总目标是:更有效地使用数十亿美元的联邦政府经费,将政府响应时间从数周减少到数分钟,同时节省目前各级政府业务流程(大部分是纸质文件作业)所耗费的数十亿美元。

  具体行动

  为了制定具体的电子政务项目计划,"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对150多位高级官员作了71次访谈,听取他们对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意见。此外,该小组主要从联邦政府雇员发来的电子邮件中提炼出大约200个左右的项目。

  在访谈中,政府官员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是:

  (1)利用Web提供福利、休闲等服务和教育培训资料;

  (2)共享信息、整合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数据;

  (3)通过理顺办事程序,简化数据收集流程,减轻商界的负担;

  (4)采用商界的先进经验来减少运行开支,简化联邦政府雇员的工作,特别是财政、人力资源和采购等领域的工作; 

  (5)制定"成功"的测定方法,定时监测绩效。

  通过两轮优化,"电子政务特别工作小组"从350多个候选项目中进选了24个电子政务项目(参见附录)。选择标准主要是:对公民的价值、提高机构工作效率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有可能在18—24个月内投入使用。

  这24个项目体现了在四类电子政务中的平衡(即G2C,G2B,G2G,IEE之间的平衡)。这些计划将整合目前数十个相互重叠的电子政务项目,仅此一项即可节省10亿美元。另外,这24个项目计划也体现了总统管理委员会成员们认同的重点。

  管理体制

  美国电子政务战略计划的日常工作由下列三部分人领导:

  1.总统管理委员会的高级官员;

  2.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副主任以及其他工作人员;

  3.各机构的首席信息官、首席财务官、采购总监和人力资源委员会。

  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战略认定改造"联邦政府机构体系结构"是实现其总体目标的关键。美国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实质是促进政府改革、提高政务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因为在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中,"电子"只是工具,"政务"才是目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