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政府办公信息处理中心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效能,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化建设效用,杭州市政府办公厅于2006年5月1日开始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了电子公文的推广工作。目前凡杭州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到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的文件均通过办公业务资源系统以电子公文(CEB文件)传输,不再下发纸质公文。各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的文件均制作成带红头红章的电子公文并通过办公业务资源系统报送,除附带如规划图等特殊格式的附件外,不需再报送纸质公文。市政府办公厅内部收、办、传、拟、发文等公文流转过程也全面实现了无纸化。

  初见成效

  实施电子公文三个多月以来,发送市委、市政府正式电子公文300 余件,接收各部门上报的电子公文600余件,发送电子刊物约270期,发送会议通知430余件,办理领导批示750余件。公文的无纸化工作不仅有效保障了市委、市政府和各单位的公文传递,并且产生了多方面的效益:

  第一、大幅加快了公文的下发速度。在实施电子公文前,市委市政府下发的文件一直执行双轨制,由于电子文件是在纸质文件完成校对后,再由印刷厂将排版文件提交信息中心并转换格式后下发的,因此电子文件下发的速度往往比纸质文件更迟缓。实施电子公文后,文件不再需要经过印刷厂,公文的校对过程也是通过网络进行电子校对,完成校对后生成的红头红章的电子公文做到即发即收,大幅加快了公文下发的速度。

  第二、节省了纸张印刷费用。据统计,实施电子公文的第一个月,办公厅用于印刷的费用降低了一半。

  第三、规范了电子公文的版式,解决了电子公文的效力问题。在实施电子公文以前,市政府和各区县部门通过网络等方式也在传输电子文件,但这些电子文件存在诸多问题,如电子文件无红头、无公章,字体字号间距等格式不规范等,使得电子文件只能做为纸质文件的补充,用于帮助文件内容的查询和参考。在此次电子公文的推广中,统一采用方正CEB格式的版式文件做为电子公文的通用格式,并制订了电子公文制作排版、电子用印、加密控制、全真显示和打印等规范,使得电子公文美观、严肃、安全,真正可以取代纸质公文。

  第四、实现了各部门公文信息的共享。实施电子公文以前电子文件的技术格式多样,有Notes、关系型数据库、WORD、WPS、PDF、TXT、图片等等,由于格式的不统一,电子文件的共享和交换非常困难。通过统一部署CEB版式文件,解决了各单位之间公文信息共享的难题。

  第五、减少了负责公文处理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在实行双轨制阶段,公文收发人员既要接受、登记和分发纸质公文,同时还需要处理电子文件。实施电子公文,取消纸质文件,改变了这种不合理的状况。

  成功因素

  总结杭州电子公文推广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我认为可以用“水到渠成”来概括,此“水”来自多年信息化建设的积累和方方面面对此项工作的共同推动。

  第一、领导重视、各方面积极配合。

  杭州市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电子公文的推行工作,并将该项工作作为建设“创新型、学习型、节约型”机关的具体工作来抓,市政府许副秘书长、伍彬副主任等领导还对电子公文的部署工作提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市政府各部门也在人员、设备等各方面积极配合,并对电子公文的运转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领导的重视和各方面积极配合是电子公文推广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二、较好的政府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为基础。

  电子公文的实施牵涉到法理、意识、技术、应用等等方面,没有较高的政府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为基础,推行电子公文来取代纸质公文就是无米之炊。杭州市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起步很早,1989年就采用主机终端方式建设了第一套公文登记处理系统;1995年市政府大楼按照智能大厦的标准建成了计算机结构化布线系统,建立了覆盖每个办公室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在全国党政部门率先采用Lotus Notes群组软件,构建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市党政首脑机关办公服务系统,集电子邮件、办公通用软件、综合电子信息库和工具库为一体,初步实现市党政首脑机关日常办公事务的计算机管理。1996年,建成了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为中心,上下贯通,涵盖各区、县(市)委、政府和市级机关180多家单位的“杭州市党政机关计算机通信网”,基于此平台建立了电子报(发)文制度,初步实现了通过电子网络传送全市党政机关之间的文件、政务信息,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近几年市政府更是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建设了“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杭州市投资项目联网审批系统、覆盖全市的GIS系统等等,这些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成功应用,促进了杭州市政府信息化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公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电子公文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