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深圳市六界人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式上,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9年深圳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7%。除此之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等,均成为了2019年深圳市的重点工作目标。

  2019年,深圳将坚持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狠抓改革攻坚,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最佳首选地。——陈如桂深圳市市长

  对标全球一流,深圳加码打造“世界营商环境30强”

  “营商环境“成为近两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热词,它指的是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环境和条件的总和。包括企业在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关闭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规所需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从定义中来看,营商环境实则与企业全生命周期息息相关。

  在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为改革而培训》中称,中国在过去一年里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下记录,位列2018年营商营商环境改善全球排名前十。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跨境贸易”、“解决商业纠纷”等七个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也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改善,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从2017年的第78位上升至46位,改革效果显著。

  无独有偶,深圳市政府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会“营商环境”一词作出重点报告,并列举了市政府在过去一年为改善营商环境所做的工作。

  2018年,深圳在全国率先设立150亿元政策性纾困资金,为上市民企纾解股权质押的困局,备受好评。此外,深圳还在贸易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境、政务环境、绿色发展环境和法制环境等6大方面,提出了20大改革措施、126个政策点。

  此外,深圳还将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社保、融资、用工、用房等成本。开展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培育一批民营领军骨干企业和优质上市企业。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2019年将坚持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狠抓改革攻坚,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最佳首选地,力争达到相当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营商环境前30名的水平。

  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为湾区营商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前段时间,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从软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商务成本环境、社会服务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环境这六个维度出发,对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共35个大中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价,深圳的营商环境位居第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深圳,虽然它起步较晚,城市历史只有30余年,但近十年来它的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申明浩将深圳比喻成为“科研创新的心脏“,除了聚集了像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这样的科技巨头,深交所对当地的金融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深圳金融与产业的结合程度较高,创新孵化能力和科技市场化优势明显,并已形成良好的市场化基础,因此许多科学家愿意到深圳来孵化自己的技术。”

  “深圳的基础设施环境很好,不仅交通日渐便利,也积累了深厚的上下游产业链基础。”许多根扎在深圳的科创企业对亿欧表示。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港深地铁香港段的开通、以及高铁圈的不断完善,湾区跨城市、跨海峡的来往变得更加方便,也极大地促进了湾区城市间的交流。极视角CEO陈振杰表示:“无论是三小时的高铁圈还是港珠澳大桥的基建服务,在硬性指标上确保了湾区联动的可能。而目前港澳与其他九座城市还处于联动的初期阶段,未来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

  鲲云科技CEO牛昕宇则认为湾区的制造业以及配套的产业链上下游基础十分比较完善。“过去四十年湾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制造业和电子信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基础,也没有发展的历史包袱。”牛昕宇对亿欧表示,“再加上这片土地非常擅长将最新技术转化为大家日常工作生活需要的产品,而且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土地也足够肥沃,相信在这次全球范围的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的浪潮中,粤港澳大湾区将凸显出自身的特色。”

  改善产业机构,加强人才培育与城市联动,湾区发展未来可期

  目前,中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的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逐步从工业拉动转变为服务业拉动,而这也是创新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亿欧发布的《创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新机会》报告中对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做出比较,发现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阶段并不均衡。

  以香港、澳门为代表的纯服务型经济体,第三产业占比达到90%以上;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则处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过渡阶段,第三产业占比约为50%;而剩下的5座城市,仍处于工业经济阶段,第二产业是贡献GDP的主力军。

  “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62%,远超过中国总体水平51.6%,但和三大湾区平均占比82%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璀璨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晓丰对亿欧表示,“制造业和服务业耦合性大,湾区虽然产业众多,但区内存在一定的产业重合问题,缺乏统一协调性,这也是需要改善的地方。”

  欧瑞博CEO王雄辉则认为大湾区的人才环境还有能够加强的空间:“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内集中了许多高等院校,但科技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依旧很大。”

  深圳市政协开放经济调研组在调研时同样发现,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深圳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接近50%的企业都表达了这个观点。“但这与湾区发展时间较短,以及过去地区的主要企业形态也有很大的关系。而这几年科技公司,智能硬件的迅速发展也在让这一部分迅速提升。”王雄辉表示。

  不得不说,粤港澳大湾区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非常多的优势,不仅拥有完备产业链和发达交通圈,也有许多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具备积累和培养人才的能力,但缺乏国际化人才依旧是大湾区发展的掣肘。尤其对于身处内地的湾区城市而言,国际化程度还需加强。

  “我们在深圳见到的国际友人没有上海和香港多,我们举办的各项国家化的活动还是偏少。”智芯原动CMO、华夏智信总经理康毅对亿欧表示,“国际化程度可以给深圳的企业提供更好的起点走出去,可以更好地让深圳的企业接触到最新的信息,获得国际化的视野。”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深圳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中,进一步明确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时间节点的临近,越来越多群众对即将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报以热烈期盼,而深圳作为改革前沿之地和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发展充满想象。


       附:国脉,是领先的大数据治理和数字政府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平台+数据+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数据基因和水巢DIPS两大系列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信息中心、大数据局、行政服务中心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在全国七大区域设立20余家分支机构、5大技术研发基地,服务客户2000余家,执行项目5000余个,连续多年开展中国政府网站、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营商环境等公益评估评选活动。被业界誉为中国信息化民间智库知名品牌、电子政务优选咨询机构,国内首倡智慧政府理念,首创智慧城市、数据治理、互联网+政务评价体系,首推数据资产普查、全口径数据资源目录、数据元标准化、数源确认与供需对接、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营商通等产品,信息资源编目、公共数据普查等业务全国占有率和影响力名居榜首。

  福利大放送:《数字政府周刊》、《数字政府白皮书2.0》、《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研究报告》、《首届(2018)中国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可通过电子政务智库公众号及微店在线购买,欢迎订购。

blob.png

微信扫一扫即可购买!

责任编辑: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