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禅城召开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会议透露,禅城区近年来多项改革收获颇丰,获得了中办国办全国推广、国务院通报表扬、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全国“互联网+政务”50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改革领域的7个“国字号”荣誉。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密集的改革“国字号”荣誉,这在禅城的改革史上,是并不多见的。

  获得改革系列“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禅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不断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从一门式改革到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再到基层党建创新,仔细梳理上述“国字号”荣誉可发现,禅城这些获奖的改革项目,正是以信息化、大数据为主线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治理框架。 盘点这7个“国字号”荣誉,它们给禅城带来了什么?又能为下一步的改革带来什么启示?

640.webp (2).jpg

  1、启示一:以问题为导向 以市民获得感为落脚点

  梳理禅城获得“国字号”荣誉的系列改革,无论是一门式、云平台、数字公民项目还是基层党建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为落脚点。

  四年前的一门式改革的背景在于,长期以来,群众到政府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材料重复提交、多部门之间来回跑等“顽疾”久治不愈,市民对于行政审批领域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正视这一痛点,2014年3月,禅城开全国先河,在行政审批领域擎起了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的大旗。禅城区力求打造一个简单、清晰的办事界面,通过这一界面,市民和企业可以对接整个政府系统办所有事。

  一门式改革从市民、企业的办事体验出发,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重塑和再造,窗口从“多”到“一”,实行“只认流程不认面孔”的无差别化审批,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的转变。这一场跨系统、颠覆性的改革,造就了“瀑布式风景”,为全国简政放权、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探索出可复制经验。实践证明,这项改革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为监管“强身”,为服务“添翼”,让市民、企业有强烈的获得感。

  如果说一门式解决的是市民、企业办事痛点的话,2015年12月启用的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则是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政府执行效率不高的问题。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是禅城区继一门式后的第二个改革作品,于同样采用问题导向、紧紧依靠“大数据”来展开。

  云平台已接入人口数据、法人数据、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等海量数据,统筹调用5000多路视频资源,有效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推进人联网、物联网、事联网“三网合一”。在该平台上,包括城市管理、治安防范、消防安全等1412项社会管理和行政执法事务,都可实现一口受理、“秒级”响应,实现“一张图治理一座城”。

  同样,大数据领域的改革“数据公民项目”也是以问题为导向来实施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虚拟空间人员真实身份难以确认,导致网络诈骗、谣言、市民个人隐私泄露等乱象出现。为解决这一时代痛点,禅城区率先运用了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唯一性等底层技术,创新性的打造出了“IMI”身份认证系统,解决了网络虚拟空间如人员身份确认的难题,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运用在一门式办事系统中,解决了材料重复提交等问题,实现了“零跑腿”。

  而在基层治理领域,实施区域化党建改革的背景是,禅城区城乡结合、村居交错,出现机关、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在一定区域内共存的现象,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作用发挥出现重叠、交错甚至薄弱、真空等问题,党组织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党员管理服务覆盖面不广、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欠缺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党建工作统筹推进不足。二是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加大。随着社会管理重心的下移以及“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格局的不断发展,分散的基层力量和资源难以满足社会管理需要。新形势下,外来务工人员和高层次人才不断流入,社会各类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强,人与单位的终身依附关系逐渐弱化,大量不同职业身份、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利益需求的社会群体聚居在社区,基层党组织面对的工作对象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

  自2015年以来,禅城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把创新改革与满足群众需求相结合,在推动党建工作中切实解决问题,全面构建起“1+N+ X”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以先进党组织带动其他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力量、共享资源,针对“群众需求清单”推送特色服务,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增强了凝聚力,探索出了一条基层善治之路。

  纵观上述的系列改革,均是从问题出发,以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在本月17日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强调说,改革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不能因改革而改革,不要无病呻吟地去改革。”他表示,党员干部要走到群众当中,倾听、感知问题,只有准确发现问题才能制定出改革方法,而群众的获得感是检验改革的重要标准。刘东豪提出,改革的成败,不在于印了多少个文件,关键在于真正推动多少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改革落地、开花、结果,禅城要不断用改革的获得感,擦亮改革的金字招牌。

  2、启示二:善用“大数据、信息化”先进生产工具助推改革

  仔细盘点禅城获得“国字号”荣誉的这一系列改革,均带有“大数据、信息化”的鲜明特质,信息化贯穿了每一项改革的始末,“大数据”成为系列改革的“催化剂”,借助信息化的工具,改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信息化变革大潮里,如何借助信息化解决公共服务面临的难点痛点,禅城区“一门式”改革可谓典范,更体现了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视野与担当。在“一门式”改革中,禅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行政审批流程便捷化、规范化、标准化、公开化,构建了“一窗可办多件事、办事不求人、部分事项零跑腿”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把简单带给群众和政府,把复杂留给信息系统”。群众办事等候时间缩短50%,限时办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7.5个工作日,60%业务量实现立等可取,群众满意度达99.86%。

  值得一提的是,瞄准信息技术的新趋势,2017年6月,禅城在“一门式”自然人库基础上,叠加区块链技术,创新推出IMI身份认证平台,全面推出“智信城市”计划,办事可以“零跑腿”,实现了从“多门”到“一门”再到“零跑腿”的新飞跃。

  把握信息化产业革命机遇,因应国家大数据战略,挖掘、整合、运用数据进而实现“用数据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禅城在“一门式”改革之后努力探索的方向。禅城以信息化改革为主线,以大数据再造社会治理流程,实施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改革,进一步探索现代治理之路的创新。

  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充分利用了“一门式”改革成果,让沉淀的3亿多条数据醒过来、用起来、飞起来,实现大量事项秒级响应,精准监管。同时,禅城还完善“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创业”运行框架,全力打造“数字禅城”,应用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上,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与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不仅如此,禅城还基于沉淀政务大数据开发了大数据应用“一张图”,逐步实现“人、事、物”联网,进一步提升禅城社会治理能力。如今,借助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禅城初步构建起综合管理、主动防控、智慧应用的现代社会综合治理3.0模式,全面发力综治维稳、创文、“两违”整治、“登革热”防控等多个领域,2017年共受理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事项54万多宗,办结率98.56%,应用大数据的高效率,大量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社会矛盾化解率达到98.2%,全区有效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28%。

  对此,人民日报在今年1月点赞认为,禅城以大数据为抓手,禅城通过推出“一门式”“云平台”“区块链”三大创新举措,构建“数字政府”,推动社会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的模式之变。

  刘东豪多次强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干部要有强烈的数据自觉意识,政府必须要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服务供给模式,利用现代的方法、手段和理念,提高决策的精准度,将有限的公共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更好地支撑发展。

  禅城区委四届三次全会明确指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加速形成高度的“数据意识”“数据自觉”。

  3、启示三: 增强了改革团队的信心,坚定了改革的方向

  回首禅城这几年,改革创新硕果累累,现代治理全速起航。“一创新一改革一平台”(基层党建创新、一门式改革、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的现代治理架构勾勒成型,“IMI”身份认证平台建成使用,军民融合大数据创新应用,“零跑腿”“区块链+公证”上线服务,“数字政府”启动建设,有力支撑“放管服”改革在基层落地落实。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宣传推广禅城区大数据创新应用的经验做法,更加坚定了禅城改革探索的方向,鼓舞了禅城改革团队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信心。

  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给公众带来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也强化着禅城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有句话说,信息比黄金更重要。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之初,社会对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存在一些疑虑的话,那么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已经做出了回答。比如一门式改革当初,推进过程中遇到众多的内在、外在的阻力,如今4年过去了,内外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共识,改革的步调、行动逐步一致,关于一门式改革的质疑声也逐步减弱乃至消失,当初“审批权力依恋”的观念也逐步得到了消除。人们发现,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遭遇过这样那样的挑战,但改革没有给冰上推车空转打滑留下借口,而是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打通了从绘制蓝图到夯基垒台再到立柱架梁的全过程。禅城基于信息化的系列改革,直击社会痛点难点,敢于触碰利益固化的藩篱,对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市民对改革的认同感,厚积了发展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禅城摸爬滚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也在不断调整未来的正确跑姿,为进一步改革蓄积加速力量。

  刘东豪曾多次表示,作为普通的县区级城市,禅城既不临山靠海,没有丰富的资源禀赋,也没有特殊的政策,禅城能有今天的成就,最大的经验和启示就是改革。回顾近年全区改革工作,刘东豪直言,过去几年的改革如一门式改革只是“打开了一扇窗”,“后续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不断在路上的过程。我们必须发挥当年一门式改革过程中的果敢及耐心,继续优化、叠加改革事项,不断深化改革流程。”

  刘东豪说,一门式改革带来数据的沉淀,为禅城信息化变革打开一扇窗,下一步,禅城要利用沉淀下来的数据,帮助部门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我们要不断把问题汇集,提炼成共性的问题,越是共性的问题,就越能带来系统性、基础性的改革。如果是社会普遍共性的问题我们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就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秉承这一理念,禅城区的相关改革继续深化。今年7月2日,禅城区正式启动“共享社区”党建项目,在祖庙街7个试点社区试验完善的基础上向全区推广。这是禅城区域化党建的再出发,也是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社区信任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又一创新。根据规划,“共享社区”党建项目还将与“一门式”系统、云平台无缝对接,实现社区居民在家里通过该平台就能办事、参与社会治理。

640.webp (1).jpg

禅城近年来获得改革领域“国字号”荣誉盘点:

  1、禅城“一门式”改革蓝本获国办中办发文推广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对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作出部署。《意见》在附件部分总结了包括浙江、广东佛山等省、市、区的6个经验做法。其中佛山“一门式一网式”的经验做法,不少是来自于禅城区“一门式”的率先探索。

  2、一门式改革成功入选2015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自2014年以来,禅城在全国率先启动“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经过数年的探索,禅城的改革经验不仅得到了国家、省、市的认同,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在2015年成功入选了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3、2017年禅城获得国务院“免督查”奖励

  2017年,禅城区成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地区之一,禅城“一门式”改革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获得了“免督查”奖励。

  4、云平台被国家人社部、中央综治委联合评为“2013—2016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5、云平台获住建部颁发“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6、禅城区数字公民项目荣获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荣誉

  7、基层党建创新在2017年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禅城成为全省仅有的获此殊荣的两个县区之一。

责任编辑:李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