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近日组织开展了全国政府网站抽查,并发布有关情况通报。一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总体合格率超过90%,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但一些政府网站仍面临开办关停无序、资源共享难、服务实用性差、安全防护能力弱等突出问题。(5月24日 新华社)

  政府网站自广泛开设以来,一直备受广大群众的关注。然而许多地方政府的政府网站自开通以来就“一睡不醒”,除去首次设立时建立的政府网站界面和当时的某些政府状态,鲜少出现政务动态的实时更新,甚至一些政府网站从未更新,连政府工作人员信息都查不到。在互联网需求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对“僵尸网站”的责任人进行问责,是为了助力“互联网+政务”在人们的需求中迈开大步。

  在大众看来,政府网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促使政府转型升级的一大助力。在互联网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有不少重大新闻特别是环境污染、食品卫生、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起源于互联网,民众也往往通过互联网获得第一手资讯。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政务”无疑是政府行政机构必须掌握的一个领域。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脚进了互联网,脑子还停在“石器时代”。仅仅是开通了网站,却将网站弃之不用,不仅仅没能让政府网站成为沟通民意的“桥梁”,反而成了耗资巨大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笔者以为,在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网络强国”的今天,这样的政府网站不仅仅是沾染了严重的“作风病”,将政府处理某些问题的消极态度带到网站建设中,更是没有意识到政府网站的建设对于“互联网+政务”乃至于政府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往往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最快渠道。政府网站的公开使用,不仅仅可以让政府在迅速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同时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公开透明的处理和解释,更可以让政府得到群众最真实的反映,同时积极应对问题。只有通过这种传播渠道让群众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政府动态,才能保证政府和群众的沟通。

  笔者认为,政府网站的开通,是见证政府从“闭门造车”到“阳光办公”的重要渠道。而在互联网时代,掌握“互联网+政务”就掌握了政府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权。问责“僵尸网站”,不仅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成了一句空话,行政与“互联网+政务”之间更会脱节,最终被互联网时代远远甩在后面。我们期待政府网站真正排除“梗阻”,让“互联网+政务”真正成为政府与民意之间绿色、畅通的沟通渠道。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