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努力方向

  从全球范围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前沿性技术、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调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加速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引领全球经济创新,持续推动经济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以网络技术优势、数字化建设能力、大数据治理水平为代表的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从国内看,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数字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补齐核心技术短板,全面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充分释放数字红利,让信息化更好地造福人民;着力发挥信息化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创新引领,加快突破信息领域核心技术

  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基础性技术、通用性技术攻关突破,体系化推进高端芯片、核心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高端服务器等关键软硬件的研发应用。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无人驾驶、区块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垂直行业技术深度融合。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抓好产业体系建设。支持集成电路、移动智能终端、信息通信设备、智能工控系统、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核心产业,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积极推动虚拟现实(VR)、网络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基础研究,统筹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应用、标准制定各环节联动协调发展,强化创新链整合协同、产业链协调互动和价值链高效衔接,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

  (二)多措并举,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进一步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加快百兆宽带普及,推进千兆城市建设,不断减少移动互联网覆盖盲区。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加快推进行政村光纤宽带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电信普遍服务长效补偿机制。加强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统筹规划全国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布局,推动政府部门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优化升级。加快新一代网络技术超前部署,组织实施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推进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商用水平。加快实施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网络服务和应用全面支持IPv6。强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全球卫星组网,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空间互联网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建设。

  (三)主动作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企业“双创”以及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工业互联网研发应用,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体系,加速形成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新生态,以数字服务介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培育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贯标推广。发展智慧农业,深化农业物联网试点示范。实施智慧水利工程,积极推动水利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管理与智慧化改造。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建立农业全产业链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先进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在商务领域各环节深度应用,推动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外市场融合,不断提升商贸流通、投资合作等领域数字化水平。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提升服务业数字化供给能力,推动知识付费、数字创意等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积极参与跨境数据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贸易、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国际规则与标准的制定,建立数字经济国家谈判统筹协调机制,引导网信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港、双边多边自贸区等国际经济带建设,进一步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四)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信息资源共享开放难题

  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国家关键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构建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健全国家数据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数据开放、产权保护、数据交易、隐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完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机制,加快重点领域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继续加快国家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推进完善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市场主体线上身份认证和服务平台。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建立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目录,形成全国统一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和综合管理五个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建设智慧水利大数据中心,加快推动水利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云”建设,加快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国土资源数据共享与开放。推动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与相关部门开展数据清洗与信息共享。加快建设“中国科技云”,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打造汇聚各类科研信息化资源的科研信息化云环境。

  (五)共建共享,让信息化发展更好造福人民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加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通过教育信息化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覆盖,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进一步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推动网络文艺精品创作,支持优秀作品网络传播,增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创新和供给能力。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推进就业、社会保险、教育、职业培训、技能人才评价、法律服务等信息全国联网,构建线上线下相衔接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保卡应用和大数据应用,建设社保卡线上身份认证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社保卡线上服务能力和大数据共享开放能力,推动业务上网、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网络扶贫,完善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通过网络教育、网络文化、互联网医疗等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向全国推广,大力推进涉农服务资源向信息进村入户全国公益平台集聚,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构建面向广大青年和妇女儿童的信息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以“雪亮工程”为龙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深化和拓展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治理、智慧生态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六)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国家网络安全相关制度,健全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标准与认证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加快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形成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组织开展重要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加强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网络主权,推动网络安全的跨国合作,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执法联动机制,建立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机制。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七)共创共赢,持续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与深化开放格局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着力完善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研究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现。要推动信息化领域市场开放,建立网信领域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推动电信和互联网等行业外资准入改革。要深化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网上丝路宁夏枢纽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工作,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