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具体包括Moon的五阶段模型、Layne和Lee的四阶段模型、联合国的五阶段模型、Accenture的六阶段模型、Gartner的四阶段模型和Deloitte的六阶段模型等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智慧政务提升政府效能的理论渊源在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虚拟政府及政务流程再造理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对智慧电子政务的基础地位进行了调查,反映了提升智慧电子政务效能的对策,取得了以服务为导向,构建面向用户的智慧政务框架的智慧应用发展体系,并确立智慧电子政务的基础地位。通过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智慧政务新发展、“浦东模式”智慧城市探索以及面向“十三五”打造升级版的智慧城市实践得出的具体结论为:推进从单向智慧民生服务推送向多方互动的服务模式转变,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效能。

  进入21 世纪互联网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带来了电子政务方面深刻的变化,互联网与智慧电子政务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政务治理模式,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水平、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智慧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传统模式向符合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型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新型电子政务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步入有序化和理性化发展时期。

  1. 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必须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展开。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也称之为电子政务成熟度,是生命周期研究方法具体运用的一个成果,显示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发展的最高境界。

  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譬如Moon的五阶段模型、Layne和Lee的四阶段模型、联合国的五阶段模型、Accenture的六阶段模型、Gartner的四阶段模型以及Deloitte的六阶段模型等[1]。

  美国学者Moon提出一个包括信息发布阶段、双向交互阶段、交易阶段、垂直和水平整合阶段及政治参与阶段的五阶段模型。具体的模型构成为:信息发布阶段。通过简单地把信息放到网站上来发布信息;双向交互阶段。在这个阶段最终实现政府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在线交易阶段。政府与公民之间或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财务、金融方面的交易,如在线支付交易、在线纳税等;垂直和水平整合阶段。不同层面(垂直) 和不同部门(水平) 分散系统的整合,如政府一站式服务等;政治参与阶段。通过诸如在线投票、民意调查等服务促进民众积极进行政治参与[2]。

  2001 年学者Layne和Lee提出的四阶段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该模型已成为目前影响最大、被学者们引用最多的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电子政务在技术、组织和管理都具备的基础上,先后经历4 个阶段,也就是目录上网、事务处理、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具体的模型构成为:目录上网。通过网站发送一些静态的或基本的信息。事务处理。通过政府内部的系统同网站前台连接,允许公民同政府进行在线事务处理。特点是延伸了目录上网阶段的功能,支持在线交易,例如网上纳税、缴费等事项。垂直整合。系统链接地方同高层政府的功能,使政府服务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不仅仅是对现有流程的自动化,主要是整合不同级别政府功能。水平整合。整合各个系统的不同功能,实现政府为用户提供统一和无缝的服务功能,真正做到不同功能的系统整合,是真正的一站式服务[3]。

  整合的发展阶段模型。2005 年美国学者Siau和Long在总结其他电子政务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全面涵盖已有模型主要内容的新模型。模型具体包括五个阶段的内容,即:政府上网、在线交互、政务交易、服务转变和电子民主。其一,政府上网。政府通过网站有代表性地发布简单、有限信息。随着电子政务能力不断加强,信息发布会逐步动态化、专门化和经常更新,但是没有交互的可能。其二,在线交互。通过提供基本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系统及官方电子表格的下载、交互等等,为在线交易做准备。这个阶段可提供政府和用户之间的简单交互。其三,政务交易。公民通过在线式自助服务,例如更新个人信息和营业执照的申请等享受政府提供的完全的在线服务。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在线填报税收表格、申请执照和上报财政数据等事项实现在线访问。其四,服务转变。这个阶段实现政府服务提供途径的转换,而不仅仅是对当前的操作流程进行自动化和数字化设置。不仅可以通过垂直(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 的和水平(不同的政府部门或者不同的地方政府)进行整合,而且能够通过对内部进行整合重新规划现有的流程,政府在外部建立了一个单一和统一的门户,提供整合、无缝的服务。其五,电子民主。通过在线投票、选举和民意调查等形式,改变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度。同时电子政务也逐渐地改变人们做出政治决定的方式[4]。这五个阶段相互关联,不能彼此分离,可能会相互重叠在不同阶段,这些阶段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必须走的路径。

  2.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网络化办公萌芽阶段、网络化办公大发展阶段、政府网上信息公开快速发展阶段以及网上办事跨越式发展阶段。

  一是网络化办公萌芽阶段。信息化还基本处于分散开发阶段,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应用水平很低,普及化的信息网络传输还没有实现。二是网络化办公大发展阶段。金字工程的建设使中国的电子政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数据和信息的网络化传输为基础,逐步实现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主体的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三是政府网上信息公开快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发展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电子政务的地位明显提升,电子政务各个领域得以快速发展,但是仍处于信息公开的初级阶段。四是网上办事跨越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电子政务内容日益增多。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科学化、信息共享、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不足以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3. 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趋势及日后发展的着力点主要包括:强化电子政务发展的系统思维;强化电子政务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互动关系;强化协同与融合;强化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建设;突出应用与服务内容等。

  随着电子政务管理实践的日趋深入,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重具体实践,轻价值分析;二是重建设、轻应用。具体应用上用户对其应用实效评价不高;三是重自我完善、轻整合与协同;四是重视内部管理、轻视对象服务;五是重视业务建设、轻视保障体系建设。

  4. “互联网+”与智慧电子政务融合

  “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 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的产物,主要体现为跨界融合、创新驱动。利用实时、交互、便捷等特点推进网上信息公开、项目审批、事项办理、事后监督,以互联网实时、交互、共享的特点推动电子政务公开化、信息化、便利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推动传统电子政务向移动政务转变,打造智慧电子政务,积极探索建设智慧城市的针对性发展策略。

  5. 智慧电子政务的效能分析

  “互联网+”与智慧电子政务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有利于确立公民本位、建立并完善多元治理结构、强化对政府效能、效益和经济性的综合追求,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定位,“以对象为中心”和需求导向,使政府职能受到合理限制与公开监督;通过优化业务流程、重塑业务流程,实现政务高效率和低成本;实现政府组织网络化,促进政府组织从纵向结构向扁平化发展,实现政府组织的横向结构整合,催生服务型政府的组织结构与权力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总之,智慧电子政务融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政府治理结合,促进政府治理发生深刻变化,为优化政务绩效、提升政府效能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二、“互联网+”与智慧电子政务融合开创了政务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互联网与智慧电子政务深度融合,开创了政务信息化、智慧化的新阶段。

  1. 传统电子政务面临新挑战

  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讯技术及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提升政务效能、服务大众。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智能交通、快速通关等方面大大提高效率。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加速了人际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增强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和网络话语权。民众的知情权、参与诉求、监督诉求都比以前更为强烈;基层民众对家庭生活、个人发展紧密相关的政务服务需求迫切。对政府管理而言,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对政府权力运行公开、舆论引导以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不断创新政府管理。信息整合及其对决策的支撑更深入,政府数据开放要求创造更大价值,面向公众的政务服务更加完善。

  2. 智慧电子政务适应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

  数字化是对政务管理中多方面进行数字化管理、网络化管理,并提供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智能化是通过物联网把虚拟政务中的“数字空间”与现实政务中的“物理空间”联结为一体。通过代替人自动处理事务的智能化信息系统,创造便捷、高效的智能政务。

  3.智慧电子政务内在属性提高政务信息化

  (1)知识性与创新性

  智慧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的主要内容以研究、开发、教育、培训等为重点的知识管理,通过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平台上提供更优质的科技和业务创新应用,使智慧化的创新支撑平台更适应知识社会的创新范式。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支撑,彻底改变了电子政务的创新形态,重新塑造了电子政务的创新体系,促使智慧化电子政务的创新性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质的飞跃。

  (2) 整体性与系统性

  系统论认为系统的各项功能是构成要素之间的系统质或整体质。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的功能之和。智慧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应用为导向,建立以政府、企业、公众为服务对象的重点应用型体系,解决和谐、发展、稳定和政务管理水平提高的迫切需求。系统论的实践启示是,智慧电子政务本身不是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要注重整体性。

  新一代高科技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有力地将支撑电子政务的各类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智能基础设施,整体性凸显在智慧电子政务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实现了智慧电子政务的整体效应,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实现整体运作,通过整体性与系统性来构建电子政务的“智”与“慧”。

  (3) 协调性与服务性

  各个行业、部门、组织之间的边界所分割形成的传统电子政务实体资源和信息资源,各类资源的组织方式是比较分散的;而任何一个应用环节在智慧电子政务中都可通过授权后启动相关联的应用,并操作其应用环节,从而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实现各类资源提供管理和服务的要求。

  (4) 融合性与交互性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促使信息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技术的高度融合,促进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方向发展。新一代网络技术的运用,通过物联网的全覆盖可将所有部件赋予IPv6 的地址,接入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实现了各类信息资源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有效存储和实时更新各类政务数据、信息和知识中心深度融合。利用云计算平台通过智能物体搭建云端,通过互联网为云计算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虚拟化的信息资源中心为云计算提供的共享条件,通过如政务云、交通云、教育云、医疗云等云计算平台为各个领域提供了应用服务,通过把全方位的技术植入到政务管理的系统和流程之中,从而实现了物的“智慧化”,促进了政务“智”与“慧”的深度融合。

  (5) 拟人性与智慧性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电子政务,实现了传统电子政务从一般生命体向拟人化生命体演化的过渡。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以及传感元素部件构成了智慧化电子政务的“神经末梢”,利用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搭建了智慧电子政务“神经网络”,基于云计算和智能技术支持的城市应用系统平台构成了智慧电子政务的“中枢系统”,汇集、存储的海量大数据构成了智慧电子政务的“血液”。智慧化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智慧化的管理,促使传统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更拟人化。

  4. 智慧电子政务开创了政务信息化新阶段

  电子政务实际上是“三分电子、七分政务”。互联网+ 与智慧电子政务融合开创了政务信息化重要阶段,核心和关键是优化行政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建设与行政审批体制相适应的网上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对重点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初步建立了企业电子档案,简化办事流程,为办事群众及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有力地推动了行政审批工作规范运行。

  5. 智慧电子政务升华了政府治理新理念

  智慧电子政务升华了政府治理新理念,借助互联网先进技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政府治理从“以GDP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理念上从关注经济总量转向聚焦于人的自身发展上来,实现“官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 推进智慧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智”即指城市的智商,强调智能化与自动化,“慧”即指人的情商,强调人的灵性与创造力。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必须考虑好驱动其向前发展的动力:一是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中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社会协作的理念及人文关怀的思想。通过物联网打造智慧城市的感觉器官,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围绕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构建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移动互联网编织城市数据网,利用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相互交汇的优势,把政务形态逐步向移动端迁移,形成一座座虚拟的掌上办事大厅。

  通过飘在城市上空的“云”,驱动智慧城市运行的大脑,为城市各个单元之间协调行动、政府与公众之间有效合作提供了基础。不同地域的管理者可使用集成的协作环境,保持密切沟通,运用分享数据、视频会议、在线会议、电话和即时信息等方式进行实时协作。建造一套大数据系统必须具备三个关键性的因素:天上有云(云平台),地上有网(物联网、泛在网),中间有数(数据)。在数据方面,除了采集更多数据,更为关键的是盘活现有的数据资产;在网络方面,难点是消除信息孤岛,形成联合行动。

  盘活数据资产要对不同来源数据进行整合,进行联合分析。第一阶段率先建设大集中系统。建立五大政府信息平台:基础设施监测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公众民情采集与服务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公共安全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政务管理效能考评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及资源统筹与经济监测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第二阶段依托大集中系统。通过进行研究分析系统,利用有关分析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关联分析、对比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海量大数据进行多维的深度分析。第三阶段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预测性分析。进一步挖掘有关数据,拓展数据分析范围,开展描述性、预测性分析,为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提供依据。第四阶段深化数据分析结果应用,服务政府决策、日常管理,充分释放效能。同时还需要从内部管理观念和行政体制上着手协同,建立跨系统、跨平台、跨数据结构的政府综合信息处理平台,才能把数据变成资产,把资产化作价值。

  三、智慧电子政务提升政务效能的理论支撑

  智慧电子政务是通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更好、更高效、更清明政府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它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保持了自己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核心主张;二是具有更强的技术特征,电子政务由“电子”和“政务”组成,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以效率为基本目标取向。

  1.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是在20 世纪80 年代管理相继出现严重危机,传统的管理理论不适应发展需要而形成的新型管理理论。其通过政府职能简化、组织结构“解科层化”、作业流程电子化来尊重顾客和消费者权益。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满足公共需求。新公共管理注重“结果”,政府提供服务的重点是强调“效率”。核心思想是把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让公共部门由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2. 虚拟政府理论

  从现实政府走向虚拟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的政府形态大变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从工业社会的现实政府向虚拟政府的形式转变,能够彻底改变那种层层传递信息的传统权力运行方式。

  3. 政务流程再造理论

  把以政府职能为中心的传统行政模式转变为以政府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行政模式,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政府再造”具有重要意义,是政府改革的一个必要手段[5]。一些学者们十分关注于电子政府对公共服务的重要影响,强调电子政府在政府战略中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先性[6]。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完全超越了工具论和技术论的范畴,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外部动力,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实际上以电子政府替代传统公共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7]。

  四、提升智慧电子政务效能的对策

  传统的电子政务仅仅是政府运行管理的电子化,是互联网与政府治理的简单结合,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但是它也存在着服务方面的全面性和灵活性不足的缺陷。适应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 与智慧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创新。

  1. 推进“互联网+”与智慧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创新

  大数据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次飞越,将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连接起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未来的政府治理必将更注重个性化的每一个公民,更加注重人、信息、空间的交互,而不是单纯的管理、控制或教化。大数据带来的一个变化是信息扁平化,扁平化意味着对于每个身处其中的人而言都是公平的。

  利用大数据提升政务效能具体表现在:其一,由为群体服务提供统一服务转变到为个体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其二,实现了对个体服务的智能性和便利性;其三,随着社会发展服务方式的与时俱进,政务管理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其四,通过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可以比较精准预知未来。建立更具灵活性和更智慧性的政府服务模式,促进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智慧政务首先要求智慧决策,落脚点是智慧管理、智慧服务。

  2. 确立智慧电子政务的基础地位,助推智慧应用发展

  修改公共部门的业务流程,使其更好地适应、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全面实行信息公开,增加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确立智慧电子政务在智慧型政务中的基础地位,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针对公民、企业和公共部门的个性需求,开发不同领域的公共服务系统,将公共部门、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服务集成到一个统一空间,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最终提供用户易于使用的公共电子服务。

  3. 以服务为导向,构建面向用户的智慧政务框架

  目前,我国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主要是条块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政府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个人、企业和公共资源;而提升政务效能的核心是通过云计算,对个人、企业和公共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把矩阵式的分布管理进行协同管理。同时转变电子政务向智慧政务的服务方式,将大数据、互联网与政务职能相结合,构建完善客观的政务评价体系,优化政府职能,推进智慧电子政务创新。智慧政务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约束获得政府的线上服务。公众身份则从被管制者转变为被服务者,成为重要“用户”。构建面向用户的智慧政务框架,满足公共服务。利用以互联网交互式思维,促进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向以公众为中心的平台化政府转变,构建具有“透明化,互动化、协同化、参与化、个性化”特征的扁平化政府。整合隶属于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用以指导决策,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企业服务,提升政务效能。

  五、智慧电子政务及智慧城市的实践探索

  智慧电子政务在提高传统政务效能、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由新一代信息技术诞生所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便体现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演进、共同作用。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电子政府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从而给实现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城市治理结构重组等若干行政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思路和实施手段。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必将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1. 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推动智慧政务新发展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区) 试点,积极抢占政府大数据制高点,2014 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荣获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工作成就奖。从2012 年初起率先启动政府数据资源整合战略,破解政务数据融合、共享、开放难题,成功上线运行全省首个区级政务数据整合应用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中心,以政务信息资源中心为核心,陆续建成了海曙区数据开放平台、视频资源整合共享平台等,最大限度地将可公开的政务数据免费投放到社会,逐步建立起全区政务数据资产统一高效的集成、应用体系。

  2. 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国“浦东模式”

  作为国内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上海市浦东新区,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通过迅速推进智慧政务服务从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推进从平面化智慧城市管理向立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推进从单向智慧民生服务推送向多方互动的服务模式转变,形成了以产用联动和融合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年牵头组织的全国智慧城市发展第三方评估中名列第二名,标志着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浦东新区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智慧城市建设“浦东模式”。

  “浦东模式”的主要创新特色有:

  (1)智慧政务服务

  从传统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现代服务模式转变。技术支持主要基于中台构架的协同化电子政府———平台化政府的大脑,主要功能为“衔接、承载、交互”,通过实现各系统之间各种类型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大大缩短社会企业及广大市民的审批时间,从而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显著提升市民和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搭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即构建平台化政府的神经中枢。不仅通过软性约束手段等相关制度保障推动所属单位以及各类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共享,而且还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搭建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快速共享、自由流动”的硬性通道,突破了信息孤岛现象,保障了新区政府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目前基本实现了各类政府数据信息资源全覆盖、跨部门协同共享,正在探索对社会的开放共享。

  构筑行政审批一体化电子平台,即开展平台化政府的实践。建成了以“前台一口受理、中台集中交换、后台协同办理、多种渠道反馈、全程透明可控”为特征的、条块协同的新一代电子政府行政审批平台。

  (2) 智慧城市管理

  在智慧城市管理方面,实现了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典型代表有智慧公交,它通过数据化的智能交通系统、服务新模式优化城市交通。同时进行能耗在线监测助力城市节能减排等等。

  (3) 智慧民生服务

  在智慧民生服务方面,实现了从党项推送向多方互动的服务模式转变。如:在智慧医疗中积极实施以居民健康档案、实时医疗影像、电子病历应用等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核心的数字化健康工程,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城乡间共享。智慧养老中启动了区级科技助老信息平台建设。智慧社区中以感知化、智能化、平台化的手段提升社区管理模式。

  3. 面向“十三五”打造升级版的智慧城市实践

  建设智慧城市就是围绕市民的多元化、非线性行为数据的交集才能够反演和解析人群的社会行为和经济活动,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物联网、互联化和智能化三化并举,共同提升城市的智慧水平[7]。

  未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工作应主要围绕的方向是: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搭建空间骨架建设提供智慧思维。依托互联网+、云存储和大数据等思维,通过全面智能的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慧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并举,共同提升城市的智慧水平。将智慧城市当作产业形态来打造,催生新的产业方式,建构起智慧城市产业,重构出新的产业组织,积极探索建立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机制。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城市当前的发展阶段,解决居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并精细化城市的社会管理能力,走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差异化道路。通过智慧城市发展破解原有城市管理格局的限制,建立信息共享管理机制,构建大数据立体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