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年前北京市率先实施政府绩效管理以来,北京市政府单位绩效考评不断演进,近几年在考核主体、考核内容、指标权重设计上,年年都有新改进。“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是阅卷人。”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提出,将继续扩大社会参与评估的渠道,提升社会代表打分的权重。要通过这个方式,促进各区各部门更好地把工作推进与满足百姓需求、解决群众困难结合起来。

  实效政府绩效管理,并增加社会代表打分比重,这种求新求变和开放式的做法,北京市走在了前列,也做出了好的示范。实践证明,只有政府施策和绩效管理真正走出去和引进来,把群众“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标准,让公众来评判和评价,公共决策和政府工作才能找准靶心,精准实施并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实看到各项工作的社会满意度,从中发现问题、听到改进建议并实施整改。

  如果把绩效考评视为一次考试,终极目的还在于“以考代促”,让排名靠后者从中找到差距,增加改进和提升的动力,达到鞭策与促进的效果,而不是简单评价或者表态了事,还应有后续的跟进和反馈措施,并辅以必要的问责机制。虽然在制度设计中,不乏“将未完成年度绩效任务的情况移交监察部门进行核查问责,传导压力,推动落实”的实质性要求,但如何做到“真问责,问真责”,还得体现出“末位淘汰”的制度刚性。否则,政府绩效考评就像公职人员年度考评一样,最终落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

  即便是一度看起来火药味十足的“电视问政”,也因戏精化表演和刻意的冲突设计日益沦为一种作秀,失去了实际意义。其间有武汉市电视问政的“脸红心跳”开先河;也有广西南宁市《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现场,多名市民嘉宾当场激动抨击指责,其中一名市民还给到场的县委书记们送上“苍蝇拍”;更有陕西商南县疾控中心主任华中央在问政现场被免职掩面而泣。

  问题有没有改进,承诺有没有兑现,作风有没有优化,实际效果与公众期盼之间,事实或许可以说明一切。没有社会满意度的大幅度提升,则问政与考评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考评之后将如何,是亟待完善之处,也是公众最关心的地方。

  绩效考评既是一次应试考试,更是一种素质教育,让决策者和实施者心存敬畏,从而以如履薄冰的心态为公共利益和公众福祉尽好职、服好务,才是终极目的。绩效考评还评价权于社会和公众,实现了由封闭向开放的突破,继而实现了政府评价“自我评”向“社会评”的转变,意义不可谓不大。绩效考核寓含着基本教育原理,也应当体现应有的管理规律,让“差生”受到必要的教训与惩戒,是教育和管理的题中之义。只有真正做到了奖优罚劣,才能明确评价和价值导向,增加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在服务者心中的权重。公众手中的评判权有份量,话语权得到加强,其呼声和要求才会获得尊重,诉求才能获得回应。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