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出门,只要下载一个手机政务软件(以下称为政务APP),就可以直接查询政府公布的信息,办理生活缴费、手机排号等业务,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在后台处理群众的各项申请,实现老百姓掌上生活,工作人员掌上办公、掌上服务。政务APP的研发和使用实实在在便利了群众的生活,同时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建好用好政务APP,对于树立政务品牌、沉淀政务数据、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具有积极作用。”浙江省某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然而在一些地方,本应是便捷政府服务民众、提高工作效率的政务APP,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管他浏览量多少,领导看见就行。”据了解,安徽省某政务APP界面内只有一张风景照,各选项栏下方一片空白,任何业务无法办理,整个APP处于瘫痪状态……

  专家指出,APP作为新的政务信息载体,要适应新的表达和传播方式,做到及时、无缝对接,有了质量,才会有生命力。目前的很多政务APP,在前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搞研发,后期缺乏足够的工作人员运营、维护和更新,政务管理人员经营不善、管理不力,未能做好运营计划是APP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原因。

  过于追求面子工程是“僵尸APP”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据记者了解,一些地方工作人员重金购买下载量、阅读量、关注量,只为达成领导的“数字要求”。还有的地方在办事窗口设置广告,下载APP才给办手续。专家分析,缺乏实用性、空有好看数字的政务APP也是一种形式主义。政府部门不能只看数字,而应重视民意反馈,实事求是为民办事,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工程”弄虚作假、浪费资源。

  “当下政府部门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建设泛滥是这一问题的延续,未来必须进行整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沈国麟指出,应减少中间环节,上级下级瞬间对接,压缩过程,减少环节,简化流程,提高时效,营造出规范便捷、简单轻松、透明公开的办事环境。

  科学制定考核制度。有专家建议,政务APP被批准设立后,在日常和后期的监管上要制定一套严密科学的考核奖惩管理办法,引导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网络特点,多关注群众的感受和需求,不能只看下载量、关注量、阅读量。还可以引入第三方服务,用良好的技术支撑和持续的优化服务,便民利民,用活政务APP。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