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已将人类切实地带进了“地球村”。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应运而生。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设立,是对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扩展,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新渠道和方式,标志着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彻底变革。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3009人参加),80.3%的人希望自己所在省市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64.5%的人认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设立表明政府对民意的重视。

  然而,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能否在实施过程中发挥预期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在现实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存在的必要性

  2009年9月1日,贵阳市正式启动政府系统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由网络新闻发言人代表贵阳市政府对外发布网络新闻和政务信息,并就网络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

  这是全国首个以政府名义推出的网络新闻发言人,随后陕西、成都、河南等地相继建立相类似的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一)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建立,是新形势下创新执政方式的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网络媒体已经与广播、报纸杂志、电视构成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四大传媒工具。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传统方式下的舆论单向性已经被打破,受众既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制造者。政府过去依靠被动延迟发布消息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网络时代舆论传播的新形势。

  特别在面对一些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和突发事件时,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建立,可以及时了解事态进展,在第一时间发布事件新闻,抢占舆论制高点,建构媒体报道框架。权威性言论的发布,有利于避免谣言、流言等泛滥,影响社会稳定。这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复杂、危机频发的中国来说,尤其重要。

  (二)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建立,对推动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具有积极作用

  网络发言人通过网络向公众介绍政府政策,发布政务信息,说明某些事件的情况和进展等,并就网络媒体和观众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答复,以此增加行政事务和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同时,公民也可以对国计民生、社会建设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中肯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网路发言人形成良性互动,构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话沟通平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

  (三)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建立,是政府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民众信任和支持的有力保障

  网络发言人制度是政府公关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与公民对话等形式,传播政府的执政理念、表明价值追求、树立高效有为的政府形象;另一方面,其作为信息公开的一种新渠道和形式,体现了政府面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心态,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充分保障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面对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发言人具备更高的心理素质和信息甑别能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网站规模达到229.6万。面对如此庞大且又良莠不齐的网民和网络传播机构,“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效应更加突出。

  对于代表政府立场和信息公开载体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必然遭遇到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态度,甚至面临公众的责难、批评。这种网络意见表达的复杂局面,需要网络发言人具备更强的勇气和心理素质。

  同时,互联网多管道、多传播源的特性,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和土壤。这就要求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必须面对复杂的舆情和突发事件,快速准确作出判断,并从中归纳和判断出网民最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引导公众理性思考。

  (二)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开放性、交互性等多重特性,要求发言人具有更强的专业水平

  合格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应当具有在媒体和政府长期工作的经验,需接受新闻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培训。而就我国目前传统新闻发言人设立情况来看,很多政府部门只设立两到三人的微型团队,有的甚至是在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才临时组建团队。

  这种传统新闻发言人的设立模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网络信息流动的及时性、动态性、交互性等要求。面对网络这一传播平台,发言人需要及时跟进网络舆情,观察、了解网络上公众表达的各种意见和诉求,及时作出反应。这对网络新闻发言人的政治素质、媒介素养、公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三)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流动的双向性,要求发言人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实事求是的责任意识

  传统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流动模式,政府掌握了大量信息,造成了公众与政府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单向流动模式逐步朝着双向、平等的信息流动模式转变。公众已不单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成为信息的主动创造者和推动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