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务公开是现代行政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建设阳光、服务、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互联网+”时代,面对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网络化、数字化、平等性、信息化等新特点,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任重道远,努力搭建智能化、便民化的政务公开平台,积极探索科学路径,完善政务公开法制化、常态化的公开环境,是“互联网+”政务公开迎接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务公开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而这些要求,不仅点明了政务公开对于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指出了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新方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新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既拓宽了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拓展了国家治理领域。在新媒体日益改变舆论格局的背景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从完善政务公开有关制度入手,在政务运行全过程中贯穿政务公开,拓展政务公开范围、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和形式、强化公开和监督机制是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实际行动。

  1“互联网+”刷新政务公开新局面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战略,高度认可了互联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以及战略性地位。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道: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要求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和公共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智能、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互联网+”与政务公开深度融合的多样化路径的必要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民规模超过7.1亿,网络普及率达到51.7%。网民数量增加同时促进了网络政治、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参政、网络民主的发展。

  2.1“互联网+”与政务公开深度融合有助于公众参与和协商民主的实现

  互联网已深入融合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民生之中,政府在社会重大决策方面需要更加慎重,更需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追求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决策过程公开,立法过程公开,执法行为公开等动态,事前、事中的政务公开,有助于社会公众通过多途径展开协商、讨论、辩论参与到政府决策、立法、执法的有关事项中,政府可以广泛地了解和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和主张,推动社会公众参与和协商民主的实现。

  新形势下,采取多样化途径推进政务公开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和“行政为民”的理念,社会公众便捷充分有效地了解政府的依法行政决策和行政动态,能够促进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加强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增强满意度和获得感。

  2.2“互联网+”与政务公开深度融合有利于保障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经济学家认为,信息是否完全是实现帕累托效率最优的条件。区域间的资源配置能否达到最优状态,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结果是否有利于合作,同样依赖区域之间信息获得是否对称。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差别较大,实现协同发展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推进战略规划、政策体系、管理制度层面的统筹协调与融合互动。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数据资源体系,推动信息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共享联动,才能及时、有效地为政府进行决策提供充分的、集成的信息储备,达到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最优状态,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

  2.3“互联网+”与政务公开深度融合是现代政府转型的重要途径

  政务公开途径多样化是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支撑和创新方式,也是传统政府向现代政府转型的前提基础和重要途径,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推进数据共享机制,创新服务方式,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基本导向拓展政务公开途径,将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和利用是实现政府治理透明化、社会管理扁平化、公共服务多元化的创新型选择。

  3“互联网+”与政务公开深度融合多样化路径实践中需要提升的空间

  3.1缺乏统一的公开标准,政务信息公开参差不齐

  首先,行政机关部门间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受理主体有待进一步明确,部门信息库建设重纵向监管和协调,轻横向沟通和协作。其次,经常以本部门为中心搭建数据库,垄断相对独特性的信息资源,导致政务公开协同难、共享难、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联动难。最后,各不相同的标准规范,导致政务公开的步伐不一致,缺少全盘规划和部署,增加了信息公开办的工作压力。

  3.2政务公开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缺乏公众的有效参与

  政务公开还存在“政府动员”模式,政务公开的质量不高,避重就轻,公开的信息内容大部分局限于事务性、程序性的事务,而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程序、决策依据未能结合社会公众实际需求加以公开、透明。虽然履行了公开义务,但公开内容滞后于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某些部门还存在“为公开而公开”的观念,政务公开还停留在信息公开、预约、表格下载、进度查询、结果公示等层面,距离“一站式”资源整合型的政务公开有一定距离,在政务公开的透明性和实效性方面水平参差不齐。

  3.3网站平台精准定位和整合规划还有待改善

  随着“互联网+电子政务”发展,政府网站建设不断上线新的平台,虽然可以承载更多的创新功能,但也会分散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精准定位。公开的信息内容应集中于政府决策信息、反映政府履职的信息(如职权信息、执法结果等)、人民群众办事所需的信息,应当在保密审查基础上全面公开,但有些网站内容仍将新闻宣传作为政府网站的主要版块,将发布新闻动态类信息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面。部分单位的网站内容建设还存在更新不及时、栏目设置不完善或未按栏目设置发布信息的问题,造成公众信息查询不便。

  3.4公开与保密的界限不清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缺乏有效依据支撑

  目前,政务公开工作对应的公开内容、范围、程序和形式等相关的细化法规或规定都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政务公开与保密的界限不清,某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会以“保密”拒绝向公众提供信息。政府信息公开部门在处理房屋产权、拆迁补偿、违法建设拆除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自由解释空间较大,在实践中成为了阻碍政务公开全面推进的关键问题之一。

  4新时期“互联网+”与政务公开深度融合的多样化路径的思考和建议

  互联网环境日益开放,公众需求和对政府的期待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与政务公开深度融合体现着时代创新精神,重构着政府服务模式,凝聚着社会公众期许。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新时期“互联网+”与政务公开深度融合的多样化路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4.1以“互联网+”服务思维推进政务公开标准

  首先,公开理念从政府为中心变为以群众为中心,公开主体从上级要求到部门自觉主动公开,公开方式由被动应对变主动引导,公开内容以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其次,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的配置和专职人员的配备,确保各部门有专业稳定的人员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最后,进一步根据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部门要求,明确公开责任主体,建议根据上位法,分行业、分领域探索梳理各部门的公开事项清单,从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时限、公开的方式等多个方面,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标准,确保发布出来的信息准确、规范、全面、及时、有效。

  4.2以“互联网+”法治思维建立健全的政务公开制度

  第一,构建行政机关与法院长效沟通机制。通过研究法院在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中的诉讼规则与审判趋势,深化对信息公开诉讼特点的认识,提高依法行政、诉讼能力,合力解决行政纠纷,确保区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经得起司法检验。

  第二,完善公众参与的及时反馈机制。互联网时代,需要制度化资源协调和保障机制,确保群众发布信息有回复、提出意见有回声,诉求办理有回应。通过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联动信息审查制度、推进政务信息分级制度,保障政务公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效规范。

  第三,创新激励和绩效评估机制。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对获得社会公众参与满意度高的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部门“互联网+”政务公开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权重加大,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定期通报并公开工作进展和成效。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曝光纠错栏目,发挥媒体监督、专家评议、第三方评估等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通过模拟办事、随机抽查等方式,汇聚众智改进服务。

  4.3以“互联网+”创新思维构建政务公开平台

  2016政务公开在行动,为真正实现“沟通”“便民”“施政”的目标,需要专家学者建言献策,需要社会公众知晓、了解、运用和接纳献言,需要政府开放、包容、接纳、运用并努力探讨融合多种路径。

  第一,确立平台定位,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政务公开新途径。进一步明确政府门户网站的第一平台地位,将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增强政务活动的透明性、实效性和亲民性,逐步形成开放、互动、协同的政务公开新业态。

  第二,减量求质,优化门户网站,提高公开实效。合理布局公开平台,优化并整合网站栏目设置确保唯一性,配置好信息检索等功能,确保信息发布位置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第三,整合政务公开平台,推进层级互通联动。继续完善数据汇集共享管理机制,规范数据技术运用管理标准,整合政务公开各类网站平台,加强政府门户网站与主要新闻媒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等联动,通过与第三方合办专栏专版等方式,提升网站的集群和扩散效应,提升传播效果。

  第四,推进政府公报数据化,完善公众参与新模式。加快推进政府公报数字化,建立覆盖创刊以来政府公报刊登内容的数据库,在政府门户网站等新媒体提供在线服务,使公众查阅政府及其部门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加便捷实效。加强政府热线、广播电视问政、领导信箱、政府开放日等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主动向媒体提供素材,召开媒体通气会,推荐掌握相关政策、熟悉相关领域业务的专家学者接受媒体访谈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