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南宁,街道上的每一个井盖、邮筒、果皮箱等都有“数字身份”。它们被标注在相应的单元网格中,其代码的背后是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详细信息,以此为基础实现南宁数字化城市的综合管理与指挥。

  在河北省无极县大户村,村民小翟喜欢在电脑上研究种植知识,他电脑里内置的一套软件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10大类近200个品种的系统务农知识。小翟高兴地告诉记者:“选择什么样的种植产品,怎么种植,遇到病虫害,只要输入大概症状就能诊断出来。”

  从数字化城市到农村信息化,从电子商务到电子政务,“十一五”以来,信息化在医疗、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都成为促进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十一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取得了较快发展:电话用户数达到11.53亿,互联网网民数达到4.57亿,98%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行政村通电话比例和乡镇能上网比例均已达到100%……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所言,“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制定并颁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迈出坚实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意识日益增强,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信息化全面推进

  “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只是“十一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5年来,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农业农村信息化取得显著进展,为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5年来,村村通电话工程在“十五”期间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累计直接投资达500亿元。目前,已实现全国范围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通互联网,94%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全国近一半乡镇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和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体系。

  在乡村互联网接入方面,5年来共新增2650个乡镇能上网、3690个乡镇通宽带,全国“乡乡能上网”已成现实。随着“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全国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成,目前全国共有涉农互联网站接近2万个;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20229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点117281个;网上建成乡镇涉农信息库14137个、村信息栏目135478个。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装备数字化和过程控制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业务流程和商务模式日益优化,大型骨干企业的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进入应用集成阶段。

  截至“十一五”末,全国已有89%的机械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超过90%的钢铁企业应用了采购、财务、销售等系统,ERP、SCM、CRM等信息系统在石化、建材、食品、轻工等行业应用也不断深化。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支付和结算广泛应用,网络信用环境有所改善,网上交易规模和效率显著提升。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8万亿元,是2005年的3.15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