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把干部“赶”到基层一线去,与群众距离近些,再近些?这是困扰党委政府在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方面的难题。突破了这个关键环节,也就大大强化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工作。

  在这方面,义乌义亭镇已摸到了“门道”,总结出了一套“零距离工作法”:以绘制“村情民意图”为载体,让机关干部深入一线,访民情、解民忧。通过编织一张覆盖全镇的“网格化”管理网,打造一支拉得出、干得好的“组团式”服务队,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数据库和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民情民意尽在掌握,矛盾诉求沟通解决,确保“每一寸土地有人管,每一项服务有人落实”。

  基于义亭的成功试点,昨天上午,义乌召开“商城先锋”创先争优活动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推进会,着重在义乌各镇街铺开这一创新载体,以进一步统筹整合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推动各项中心工作落实到位。

  五级团队全覆盖

  对“网格化管理”,从安全生产到登革热防控,义乌已尝到甜头,探索出了成功经验。但仅靠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网格管理,缺乏信息互通,仍存在大量行政资源的浪费,因而还需辅以“组团式服务”,将基层社会管理从“条条为主”转向“条块结合”。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以团队人员的多元化来服务群众需求的多样化,通过市、镇、工作片、网格上下联动,解决单一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升解决一线问题的能力。

  按照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本月底前,各镇街要对行政村按“一村一格”、社区以小区或楼幢为单位、工业区参照安全生产网络重新进行科学划分网格,不留一个死角。

  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组建五个层级的网格服务团队,即村级、工作片、镇街、市机关部门和市级服务团队,根据各自职责层层落实到网格,确保“每项任务有落实,每项诉求不落空”。当前,服务团队工作重点主要有八项,分别为:创建工作、安全生产、综治维稳信访、重点工程的实施和配合、人口计生、村级财务监督、基层组织建设以及便民利民乐民工作。

  五大机制做保障

  划分好“领地”、配全管理人员,还要有好的机制来保障。具体包括五大方面:一是建立日常走访机制,要求服务团队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一次,掌握服务对象动态变化;二是建立网格民情定期分析判研制度,针对反映的问题,原则上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工分线解决问题;三是建立网格化网上办事制度,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层层上报,通过数字城市平台96150派件解决;四是建立机关部门与网格之间的联动协办制度;五是完善工作定岗定职、督察问责、考核评比等制度,建立健全一套“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搭建信息平台,推进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动态化。在10月中旬前,要求各镇街因地制宜建立一套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内容包括:绘制“村情民意图”、记载“电子民情日记”、开设“民情诉求”栏目等,实现“一网知各镇”。

  “大家要懂得‘一具体就深入’的道理,利用网格管理,明确分工职责,细化落实各项工作。”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希望各镇街用好、用活这一载体,创先争优,高效应对社会管理面临的各种新挑战。服务团队要做到“守土有责、造福一方”,营造浓厚的干事氛围,着力构建“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