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银川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刘艳峰在2016中国(青海)"互联网+政务"创新趋势研讨会的发言,电子政务智库编辑根据录音整理,内容未经本人审核。

 
  "互联网+政务"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改善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路径,是政府利用大数据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利用数据开放激活社会创新活力的集中体现。银川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互联网+政务"方面的的做法与取得实效可以总结为3个方面:
 
  一、以行政职权精简优化为主线,实现简政放权到位
 
  1.     扎实开展"三减两提高"工作。共取消、合并、调整行政审批事项75项,减少办理环节120多个,减少办事时间2488个工作日,减少收费项目130多项,降低16项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减轻群众和企业行政审批负担2.34亿元。
 
  2.     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经规范法定依据、清理事项名称,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9项精简为78项,全部为行政许可。
 
  3. 全面开展"权利清单"工作。按照"应消必消、应合必合、能放则放"的原则,重点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检查和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等职权事项全面梳理和依法清理,银川市行政职权由8570项精简到2962项(其中行政审批107项),精简率达到65.44%,是西北地区保留职权事项最少的省会首府城市。
 
  二、以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为核心,实现放管结合到位
 
  银川市于2014年10月27日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同年12月22日,市民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入驻办公,成为西部地区首家将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进行审批的城市。放管结合,银川市实施了"六个一"工程。
 
  1. 一局一章管审批。为解决行政审批部门林立、职权分散而导致的权利碎片化问题,银川市通过"归零式清理",按照"编随事转,人随事走"的原则,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将26个市直部门行使的153项行政审批权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局实施,统一进行规范、高效、廉洁、透明地运行,审批人员减少了80%,59枚审批公章彻底封存,实现"一局一章管审批"。
 
  2. 一个大厅办成事。以"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现代化"为目标,将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公共资源交易、社保、公积金、医保、土地权属、房产交易、出入境管理、人事考试等11家单位,市规划、公安、国土、人社等4个部门行政审批处,气象、消防、烟草、车管等17家单位的窗口,整合进驻到市民大厅,企业注册、项目投资、房屋交易、"五险一金"、水电气等500多项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在市民大厅400多个窗口办理,实现了"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
 
  3. 一个系统提效率。与中兴(银川)智慧研究院紧密合作,借助信息化技术,研发了"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从技术层面固化审批流程,定岗、定员、定责、定质,实现了"车间流水线式"的审批运作模式,原来多部门、多层级的串联审批模式被彻底打破,做到了简单事项立等审批,联办事项一口办理,关联事项一章多效,踏勘验收统一勘验,审批效率平均提速了75%。例如政府投资项目,从核准到取得开工许可证,办理时间从185天缩减到50天以内,社会投资项目缩减到30天以内;企业注册登记由5个部门5个工作日缩减到了1个工作日。政府行政运行中,"多部门审批"、"多环节流转"、"多头跑路"的互为前置、互为牵制、效率不高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让简政放权插上智慧政务翅膀。
 
  4. 一个平台跟全程。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对审批实施全方位无盲点的监控监察和督察督办。通过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电子监察功能,对审批全过程进行同步全程监控,确保审批全流程无违规;利用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服务态度现场实时监控了设置电子评价器,办事群众现场评价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实时监控、过程跟踪、预警提醒、投诉反馈、督察督办、绩效评估。确保审批工作规范化阳光透明运行。
 
  5. 一个网站全公开。通过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官方网站,全面、详实的公开了审批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程序、时限和收费依据标准、咨询监督电话以及办理结果等内容,既对审批事项进行了规范,也对申报要件的审查行为进行了规范,既解决了审批许可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也保障了申请人应有的权益,有效杜绝了用权"任性"和以权谋私,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
 
  6. 一套机制保规范。制定了《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奖励办法》等工作制度;建立了《勘验、评审工作制度》、《行政审批案卷立卷归档管理办法》等审批机制;出台了《银川市行政审批和监管信息共享工作制度》、《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等审管互动办法,形成了行政审批与监管"平行对接、协同推进、上下联动"双向合力模式。
 
  三、多措并举助推审批改革,实现优化服务到位
 
  1. 优化审批流程。运行一年多来,银川市审批局对实施的153项审批事项(505项具体审批业务)先后进行了6次大规模细致梳理、优化,找出了所有相关审批事项之间的法律关系、业务关系和逻辑关系。按照"流程最优、实现最短、资料最少"的原则,依法对事项办理环节、办理时间、申报材料等要素进行了优化、减少、删除、153项审批事项(505项具体审批业务)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80个工作日减少到880个工作日;53%的具体审批环节241个,放宽审批条件16项;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7个。
 
  2. 加强审批信息平台建设。一是建立"网站办事大厅"。227项具体审批业务实行网站办理,申请人在网上利用手机号码进行简单的注册后,即可提交申报材料,审核人员确认资料无误后,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向申请人回复办理结果。二是建立"审管互动平台",实现了行政审批与行政监管的有效互通。通过网络实现审批信息与监管信息的共享,不断增强审管互动精细化、提升审管工作高效化。
 
  3. 实行"四证一章"、"三证合一"企业设立模式。银川市审批局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四证一章,一日办结"的企业注册设立联审办理模式,即将原有工商、质监、国税、地税部门分别办理的证照,改为由审批局统一办理,实行"一口接件、信息共享、内部联动、一口出证"方式。
 
  4. 推行"一表通"便捷审批模式。创新审批办理方式,以"一张表格办成事"为工作思路,以"合并、优化、简洁"为远策,以"双承诺、双告知"和加强事后核查与监管为保障手段,对审批申请中需提交的证明、申请、登记、注册、审核等各类表册、材料进行修改、合并、优化,共减少各类审批申请表格、材料291个,剔除各种申请审批填写内容3384个,有229个具体审批业务只提交"一张表格"即可办理。
 
  5. 推行"同城通办"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准入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的优势,选取7大类58项市场准入审批事项,以信息化为支撑,打破区划限制,统一审批标准,优化审批流程,合理设权授权,构建了"多点受理、同城通办、信息共享、审管联动"的"同城通办"模式,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中小企业干事创业的热情。
 
  6. 试行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方式改革。总结全国各地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经验,探索开展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核定改革,即对营业执照中的"经营范围"一项,由原来的登记机关核定改为市场自主选择、自行调整,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7. 试行"审批改备案"改革。依托"先行先试"改革,在全国首府城市中率先开展"审批改备案"改革。按照"易操作,可管理"的原则,退出78项企业能够自主决策、审批频次高、受众面广、改革后效果比较明显的具体审批事项进行"审批改备案"。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后,申请人根据规定的备案条件,向审批局报送相关资料,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8. 研发"银川掌上审批"手机APP系统。利用手机APP软件应用广泛、操作简单、快速便捷的优势,与中兴(银川)智慧研究院共同研发了"银川掌上审批"手机APP系统,实现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线上与线下、网上到掌上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审批服务方式,极大提升审批的效率。
 
  9. 探索试行"视频勘验"模式。对现场勘验必要性。重要性不高的审批办件,试行以"视频勘验替代现场勘验"新模式。申请人可将经营现场视频资料通过网上办事大厅上传、审核人员第一时间接收审核视频,经审查合格的,不再进行实地现场勘验,核发想法许可,有效的提升了服务水平,减轻了工作量,做到了行政成本和办件时限双降低。

责任编辑:admin